勇气议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勇气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勇气议论文1当我们面对人生的“惊叹号”时,会如何面对?人生总是会有些不顺的事考验着我们,总会有许多突如其来的挑战逼迫我们。面对这些种种的困难,我们必须具备正面向前冲的态度,那就是“勇气”。
每个人都走在一条颤颤巍巍的钢丝上,在快乐与悲伤上平衡。然而遇到挫折的来临时,我们也要有足够的勇气挡住打击。我非常敬佩苹果公司的创办人乔布斯,他在可能失败的环境中,找到成功;他在不幸的命运下突破,让他发光发热;他更在悽惨家庭背景中,创造了不可能中的可能。他不服输的勇气;值得效仿;他超越痛苦的勇气,值得学习;他屹立不拔的勇气,更值得我们敬佩。
勇气就像一双翅膀,带领我们飞越成功;勇气就像个指引灯,引导着我们走出困难;勇气就像个打气筒,帮我们装满自信,突破重重的断崖;勇气像个防护罩,让我们没有恐惧。我们在成长中不断不断地累积勇气,因为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会不停不停地遭遇暴风雨的打击,不断地跌倒和站起,才能将勇气滴滴地存起来。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在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失败等着我们。时间就像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把握当下,以勇气冲破难关。因为勇气能让人生更精采充实,更有向前冲的动力。
世界上有许多不完美的人,都有着一份勇气。我看见,他们突破身体的缺陷;我看见,他就算面对外人异样的眼光,仍积极地面对人生。他们带给世界的不只是美,还有那份真实的勇气,为世人创造感动。
勇气议论文2人生需要金钱,智慧,诚信,诚实,力量等。但我认为最需要的是勇气。
我和赵清涛是好朋友,但有一次,我跟他闹着玩,趁他不注意,我在背后推了他一把,可我下手太重,把他推到了,他生气了。使劲撞我,我被他撞倒在地上。我气坏了,趁赵清涛出去玩的时候,我把他的书包仍到了花坛里,还踩了好几脚泄愤。
赵清涛回来看见自己的书包被扔到了花坛里了。便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飞奔”到教室,怒气冲天的问:“是谁把赵清涛的书包仍到了花坛里了?”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承认。我心里想:活该,谁叫他撞我。但是,看到赵清涛着急和委屈的样子,我有点心软: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是我先打他的,我到底承不承认是我干的。如果我承认了,会被挨一顿揍,如果我不承认,心里会憋得慌,怎么办呢?
最后,我终于做出了决定,我要承认是我做的,即使挨揍也值。我鼓起勇气,站起来说:“对不起,老师,这件事是我做的,因为我当时非常生气,所以把他的书包扔到了花坛里了。”班主任听了,笑着说“敢于承认错误是一件好事,回去把他的书包洗干净就行了。”赵清涛看见我主动承认竟然没有怪我。
人生需要勇气,尤其是在自己的错误面前,如果没有勇气,就不会继续前进。
勇气议论文3有一次,学校要举行演讲比赛,班主任决定先在班上举行一次预赛。我各方面都不错,就是从来没有上台演讲过。稿子写好了,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也试着演讲了好几次。
最后等到了班会课。老师宣布开始,班长便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他声音洪亮,口齿清楚,演讲起来极富感情。演讲完毕,教室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之后,又有几名同学上台演讲。
我开始不安起来,我能像他们一样顺利地讲下来吗?然后演讲不好让同学们笑话怎样办?我不敢再往下想了,手心开始出汗,那份稿子越攥越紧。等我右边的那个同学演讲完毕,班会课已经过去半个钟头了。老师在一旁鼓励大家:“还有没有?不用怕,大胆地走上来,鼓起勇气!”我感到自我的心“怦怦”直跳。想上去,又怕演讲不好被人笑话,多没面子啊;不上去,就会失去一次难得的机会,机不可失呀!老师的话又在耳边响起:“鼓起勇气来,不用怕!”是啊,即使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去试一试,又怎知自我必须会失败呢?
“鼓起你的勇气来,你会成功的。”这是勇气在对我说话。
我最后站了起来,手里拿着那份已被汗水浸湿的稿子,然后大步走上讲台。同学们充满期盼地望着我。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自我平静下来,然后,又鼓足勇气,开始演讲。慢慢地,我不再害怕,心中纯真的感情在言语之中自然地流露。
“哗——”当我演讲结束,台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真棒!”我的好朋友欧冉对我说。最后,当老师宣布我获胜时,我喜极而泣。我成功了!
“是什么力量是你走上台来,讲得这么好呢?”然后老师问我。
我回答:“是勇气。”
我明白,在关键时刻,发挥自我的长处不是问题,而快速提升自我最“短”的那块“板”——勇气,才是最重要的。
勇气议论文4有一句话说:“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明明害怕仍勇于面对。”从前的我,是个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又胆小的人,但在一位同学身上,我看到的勇气的重要。一直以来,我最害怕的就是别人的眼光了,因此每次一上台,便会手脚发颤、全身僵硬,一百分的准备总是只能表现出八十分。但自从我遇见她后,(.)我从她大方从容的态度,自信而坚定的眼神中亲身体悟到“勇气”的力量,也从此立定了我改变自己的决心。
自信满分的她一直是个发光体,灿烂的招牌笑容、清澄如水的大眼睛便是她的注册商标,表面上的她就像天生不畏惧众人的眼光,在大家的注视下反而如鱼得水。但深入认识她后,我发现她其实是个不爱出风头、不爱表现的女生,在人前优秀的表现也非与生俱来的,这一切的关键全在于她过人的勇气,满满的勇气将平凡的容颜妆点得闪耀耀人,满满的勇气为她平凡的一举一动增添了无敌的魅力,满满的勇气更抚平了她镇定之下暗潮汹涌的紧张。从她身上我深刻体认勇气带来的改变,也让我能一步步改变自己更臻完美。
在她身上我发现勇气无穷的力量。勇气便是自信的源头,拥有勇气将使人可以克服障碍,拥有勇气将使我不恐惧他人的目光,拥有勇气更将使我成为一个魅力无限、自信满分的亮丽存在!
勇气议论文5“我们都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梁静茹的一首《勇气》曾红遍大江南北,激起了许多人追求爱的勇气。追求爱需要勇气,追求梦想同样也需要勇气。不要以为追求梦想是多么容易的事情,有了梦想也只是想想,然而当你真正下定决心去为它奋斗努力时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在社会的现实压力,生活的逼迫下,很多人在梦想与现实之间选择了现实,因为他们认为现实就是可以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一个人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还谈何梦想。我们的身边也许不乏这样的例子,或许我们就是其中一员。而我的身边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让我至今感受颇深的事例。过年去参加同学聚会,我和好久不见的.朋友见了面,我们都很兴奋,从天南谈到地北,好不快活啊。当我问她毕业后准备干什么,她说能跟什么就干什么。这句话挺出乎我的意料的,因为在我和她上学期 ……此处隐藏2991个字……这件事后,我深有感触。
记得,四年级下学期,我们班承担了南通市文明礼仪现场会的情景剧演出任务,我被老师指名出演一位年老体迈的老爷爷。我心里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我可以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了,紧张的是我没有一点舞台经验。能在这么重要的舞台上演好这个角色吗?我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但看到了老师那充满鼓励的目光,我心中又立刻鼓起了勇气:“其他同学不也是没有经验吗?他们能行,我就一定可以!我一定要抓住属于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有了承担角色的勇气,我开始了刻苦的排练,我没有一句台词,但我把每一个神态,每一个动作都细细揣摩,观察生活中老人走路的姿态,请老师、妈妈做观众,点评、指正,再到穿着、打扮、道具,一切严格按照角色的要求来完成。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终于到了检验我们排练成果的时候了。这一天,台上灯光闪烁,台下座无虚席,我的小心脏又开始怦怦直跳了。到我们节目时,我的小心脏更是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似的。看到前面的同学都从容自信地登台表演,我暗暗给自己打气:“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一定能行的!”我上场的音乐响起了,一刹那间,老师鼓舞的话语、同学们鼓励的目光,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整个舞台仿佛只剩下我一个人。踏着音乐的节拍,我头戴白色假发,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上舞台,弓着腰,走一步,停一步,咳一声,活脱脱的一个体弱多病的老爷爷的形象。台下的观众一下子轰动起来,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又一次给了我勇气,接下来的表演更是行云流水。
最终,我们的表演成功了!谢幕时,看着观众们开心的笑脸,听着观众们热烈的掌声,我激动万分。是勇气给了我自信,给了我成功的机会。
勇气如一盏明灯,能照亮黑夜;勇气似一阵和风,能吹散乌云。生活需要勇气,因为勇气可以让我们抓住机会,改变自己,获得成功。
勇气议论文11在尼采挑明“上帝死了”这个事实以后,信仰如何可能?这始终是困扰着现代关注灵魂生活的人们的一个难题。德裔美国哲学家蒂利希的《存在的勇气》(1952)一书便试图解开这个难题。他的方法是改变以往用信仰解释勇气的思路,而用勇气来解释信仰。我把他的新思路概括成一句最直白的话,便是:有明确的宗教信仰并不证明有勇气,相反,有精神追求的勇气却证明了有信仰。因此我们可以说,当一个人被信仰问题困扰——这当然只能发生在有精神追求的勇气的人身上——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了。
蒂利希从分析现代人的焦虑着手。他所说的焦虑指存在性焦虑,而非精神分析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那种病理性焦虑。人是一种有限的存在物,这意味着人在自身中始终包含着非存在,而焦虑就是意识到非存在的威胁时的状态。根据非存在威胁人的存在的方式,蒂利希把焦虑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非存在威胁人的本体上的存在,表现为对死亡和命运的焦虑。此焦虑在古代末期占上风。二是非存在威胁人的道德上的存在,表现为对谴责和罪过的焦虑。此种焦虑在中世纪末期占上风。三是非存在威胁人在精神上的存在,表现为对无意义和空虚的焦虑。蒂利希认为,在现代占主导地位的焦虑即这一类型。
如果说焦虑是自我面对非存在的威胁时的状态,那么,存在的勇气就是自我不顾非存在的威胁而仍然肯定自己的存在。因此,勇气与焦虑是属于同一个自我的。现在的问题是,自我凭借什么敢于“不顾”,它肯定自己的存在的力量从何而来?
对于这个问题,存在主义的回答是,力量就来自自我,在一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自我是绝对自由的,又是绝对孤独的,因而能够也只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肯定自己。蒂利希认为这个回答站不住脚,因为人是有限存在物,不可能具备这样的力量。这个力量必定另有来源,蒂利希称之为“存在本身”。是“存在本身”在通过我们肯定着它自己,反过来说,也是我们在通过自我肯定这一有勇气的行为肯定着“存在本身”之力,而“不管我们是否认识到了这个力”。在此意义上,存在的勇气即是信仰的表现,不过这个信仰不再是某种神学观念,而是一种被“存在本身”的力量所支配时的状态了。蒂利希把这种信仰称做“绝对信仰”,并认为它已经超越了关于上帝的有神论观点。
乍看起来,蒂利希的整个论证相当枯燥且有玩弄逻辑之嫌。“存在本身”当然不包含一丝一毫的非存在,否则就不成其为“存在本身”了。因此,唯有“存在本身”才具备对抗非存在的绝对力量。也因此,这种绝对力量无非来自这个概念的绝对抽象性质罢了。我们甚至可以把整个论证归结为一个简单的语言游戏:某物肯定自己的存在等于存在通过某物肯定己。然而,在这个语言游戏之下好像还是隐藏着一点真正的内容。
自柏拉图以来,西方思想的传统是把人的生活分成两个部分,即肉身生活和灵魂生活,两者分别对应于人性中的动物性和神性。它们各有完全不同的来源,前者来自自然界,后者来自超自然的世界——神界。不管人们给这个神界冠以什么名称,是柏拉图的“理念世界”,还是基督教的“上帝”,对它的信仰似乎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如果没有神界,只有自然界,人的灵魂生活就失去了根据,对之便只能做出两种解释:或者是根本就不存在灵魂生活,人与别的动物没有什么两样,所谓灵魂生活只是人的幻觉和误解;或者虽然有灵魂生活,但因为没有来源而仅是自然界里的一种孤立的现象,所以人的一切精神追求都是徒劳而绝望的。这正是近代以降随着基督教信仰崩溃而出现的情况。我们的确看到,一方面,在世俗化潮流的席卷下,人们普遍对灵魂生活持冷漠的态度,另一方面,那些仍然重视灵魂生活的人则陷入了空前的苦闷之中。
蒂利希的用意无疑是要为后一种人打气。在他看来,现代真正有信仰的人只能到他们中去寻找,怀疑乃至绝望正是信仰的现代形态。相反,盲信与冷漠一样,同属精神上的自弃,是没有信仰的表现。一个人为无意义而焦虑,他的灵魂的渴望并不因为丧失了神界的支持而平息,反而更加炽烈,这只能说明存在着某种力量,那种力量比关于上帝的神学观念更加强大,更加根本,因而并不因为上帝观念的解体而动摇,是那种力量支配了他。所以,蒂利希说:“把无意义接受下来,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行为,这是一种信仰行为。”把信仰解释为灵魂的一种状态,而非头脑里的一种观念,这是蒂利希的最发人深省的提示。事实上,灵魂状态是最原初的信仰现象,一切宗教观念包括上帝观念都是由之派生的,是这个原初现象的辞不达意的自我表达。
当然,同样的责备也适用于蒂利希所使用的“存在本身”这个概念。诚如他自己所说,本体论只能用类比的方式说话,因而永远是辞不达意的。所有这类概念是表达了一个信念,即宇宙必定具有某种精神本质,而不是一个完全盲目的过程。我们无法否认,古往今来,以那些最优秀的分子为代表,在人类中始终存在着一种精神性的渴望和追求。人身上发动这种渴望和追求的那个核心显然不是肉体,也不是以求知为鹄的的理智,我们只能称之为灵魂。我在此意义上相信灵魂的存在。进化论最多只能解释人的肉体和理智的起源,却无法解释灵魂的起源。即使人类精神在宇宙过程中只有极短暂的存在,它也不可能没有来源。因此,关于宇宙精神本质的假设是唯一的选择。这一假设永远不能证实,但也永远不能证伪。正因为如此,信仰总是一种冒险。也许,与那些世界征服者相比,精神探索者们是一些更大的冒险家,因为他们想得到的是比世界更宝贵更持久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