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作文3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明文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明文作文 篇1
蚂蚁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但我以前了解得不多,上了科学课有关蚂蚁的知识后,我产生了进一步研究的浓厚兴趣。
上周六的下午,我来到小区草地上寻找,一会儿就发现了一群忙碌的小蚂蚁,它们正四处奔走、觅食。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从旁边一棵树上抓来一只小虫子,把它震晕后放在蚁群必经之处。一只小工蚁偶然路过,发现后大感兴趣,围着小虫子转了好几圈,然后突然离开了。我疑惑之极,难道它要放弃这到嘴的美食吗?幸好,它碰到了另一只小工蚁,用触角接触一下,然后又和更多的工蚁触来触去。不一会儿,越来越多的蚂蚁循着第一只发现小虫的工蚁路线来到了青虫身边,紧紧地围住了小虫并开始啃咬起来。小虫被咬醒了,使劲地想甩开身上无处不在的蚂蚁,但显然是为时已晚、力不从心了,几只蚂蚁掉下来,更多的蚂蚁一拥而上,把虫子遮得密密实实的。过了大概五六分钟吧,小虫被这群团结的小蚂蚁啃得干干净净、无影无踪。又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蚂蚁带着蚁群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只剩下几只迷糊了的小蚂蚁在原地打转,但不久似乎也认出了回家的路,急急忙忙地走了。
我看得一头雾水,陷入了沉思:那只发现小虫的小工蚁如何将信息传给大家的?它们如何不迷失方向?它们又是为什么会这么团结?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回家请教家长。妈妈说她也不知道,爸爸让我通过网络查找答案。我打开了“百度搜索”,并反复看了里面许多的介绍,终于有了准确的答案。原来,蚂蚁是用触角来传递相互之间的信息,在行走时留下了蚂蚁特有的气味来辨别方向,蚂蚁只有团结才能生存下去。原来是这样的啊,我恍然大悟,并且想到自己今后要多观察、多思考并勤于查找资料,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实践知识。
小蚂蚁,大道理,看来我的收获还真不少啊!
说明文作文 篇2
“叮铃铃!叮铃铃!”唉!上课铃又响了,可是黑板上的数学概念还没有抄完。“快擦黑板!”英语老师一声令下,黑板上的数学概念马上消失的无影无踪。唉!真糟糕。上语文课的时候,孙老师在黑板上写得手都酸了,“这个内容太长了,还是我来念你们写吧,这样还节省时间。”孙老师说。还没抄一会儿,就有同学举手说:“老师,再念一遍吧。”“老师,这个字怎么写?”这样,不更浪费时间嘛。每当这时候,我就想发明一个新型的黑板,把这些困难和不便一一解决。
我发明的黑板有多种功能,我叫它多功能黑板。它的外形和跟别的黑板没什么不同,就是多了几个不同颜色的按钮。多功能黑板是触屏式的,就像一台放大的平板电脑,老师可以用手指在上面写字,老师和第一排的同学就都不用再吃粉笔灰了。
多功能黑板还有存储功能,可以把上节课黑板上的内容都储存起来。这样,同学们就不用为抄不完的作业啊、概念啊而烦恼了。它的另一项功能是语音转换功能,它可以把老师说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显现在黑板上。这样,老师再也不会写的手酸,而同学们也不会嚷嚷着跟不上了。
黑板下面的一排按钮,可不是摆设,它可是非常实用的哦。每当老师累了,只要一按按钮,它就会伸出机器手拿出一把椅子,让老师坐下休息。每当老师饿了或渴了的时候,它就会用机器手拿出食物和水,让老师享用。当吃东西的渣子掉在地上,两只机器手就会自动伸出扫把和簸箕把垃圾扫进垃圾桶。我还为这个黑板设定了一个密码锁定功能,调皮的小朋友就不会损坏黑板了。
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个黑板即神器又很实用呢?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用到这个多功能黑板的.。
说明文作文 篇3
一般的空间钢结构是整体垂直,安装节点的座标相对好控制。但是,‘广州塔’钢结构外框筒要控制横梁上下位置和斜撑管口中心点的座标。每个构件安装定位要很精确,才能确保454米处的误差小于5毫米,这就要求钢结构件从落料、放样、成形、焊接、预拼等都要达到十分精确的要求。由于‘广州塔’造型的特殊性,外框筒钢结构件每一个截面不一样。”易总对记者算了一笔帐,他说:“仅钢结构外框筒‘广州塔’有1104根钢柱不一样,1104根环梁不一样,1104根斜撑不一样,这么多不一样的钢结构件的加工、制作其难度可想而知。江苏沪宁钢机作为‘广州塔’外框筒A标段及天线桅杆钢结构的制造商,不仅要掌握钢立柱在向上延伸变坡高达454米时,误差小于5毫米,而且还要控制钢立柱自下而上的逆时针扭转变化系数。第二,‘广州塔’中间混凝土核心筒与钢结构外框筒材料上的差异,形成楼层梁和外框筒的沉降不一致。为了调整钢构件与主体结构的相对位置的正确性,在联接处大胆采用双向铰来调整上下、左右的变形因素,但是这样一来对钢结构的加工、制造、安装提出新的要求,有许多节点必需通过三维座标来控制钢柱本体相对位置的精确度。”
为了满足“广州塔 ”造型艺术的需要,镂空的钢结构外框筒与塔身中的核心筒有一段距离,其结构很特殊。广州市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定对记者说:“受世人瞩目的‘广州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由于‘广州塔’特殊的结构形式,严格地讲它不属于建筑物而是构筑物,一般地来讲建筑物梁和柱外面是包外皮的。而‘广州塔’核心筒的边线和外筒还有距离,有了这个距离楼板就不延伸到外筒。那么就靠24根梁来跟它连接,整体的刚度就弱化,因为外筒在温度、风荷载、地震的影响下都会有水平的扭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作了不少的课题研究、试验和专家论证,比如外筒的稳定性是在清华做的,通过稳定试验和理论分析,使我们创新技术转化为现实。”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必定要有一个与其相匹配的结构设计,而“广州塔”在外型设计上独树一帜,在结构上大胆创新,应用许多新技术,尤其是钢结构。
广州市设计院钢结构设计部总工程师杨汉伦对记者说:“可以这么说,‘广州塔’设计有设计的难度,施工有施工的难度。钢结构加工、制作确实很不容易,钢构件的接点都有空间座标,因为管体是扭曲的,所以在工厂加工需要十分精确。一般一个稳定设计是下大上小,而‘广州塔’是中间细上下两部分大,大部分的荷载都从上面往下传。加上塔体自身在风洞作用下产生的摆动,和风本身的速度,其震动频率会产生共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塔体的摆动。‘广州塔’钢结构设计在许多方面超出常规,挑战了钢结构规范。所以我们通过许多试验,对塔身的水平分量垂直分量等变形因素进行精密计算,确保塔身的稳定性。‘广州塔’还有一个是打破常规的设计,就是环梁与斜撑不是在一个平面上,从结构上讲它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结构的几何体,这样一来对构件节点的刚性约束不利,我们在同济大学做了试验解决了问题。在‘广州塔’的建造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试验、分析,比如:风洞试验、钢结构节点试验、整体稳定试验、振动台试验;稳定性分析、承载力分析、变形控制分析等,为‘广州塔’的成形倾注了大量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大胆创新勇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