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话题作文 字数作文 作文素材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时间:2024-03-17 11:16:18
【推荐】《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推荐】《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

今天刚看完《穆斯林的葬礼》,说真的,我很少对哪一本书有书面上的评价。刚接触这本书时大概是一个月多前,看了这么久终于看完。其实我知道自己看书慢,也没有想过这个学期能够看完这本书,但它又无时无刻不在勾着我的心,让我觉得自己就生活在那个时代,远离现实的纷扰。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任何事物都持一种悲观的态度,于是,那些好的、坏的,漂亮的或是不漂亮的事,都会在心里烙下痕迹而又怎么也抹不去。所以穆斯林的葬礼让我哭了好一阵子,我把自己置身于整个故事,可现实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将我无情拉回。我总是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的书本常常被眼泪打湿,有时甚至不得不停下来痛哭一场。我已经舍不得和里面的人物分开,当我看着作者把他们一个个送离人间,我被生死离别折磨得彻夜难眠。或许每个人对这本书的理解和看法不同,我也不想提出谁的观点扫我的兴,我不是圣人,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同意我的想法。本来我打算按照我计划读完这本书后继续我的阅读,可是,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物都让我感到那么亲切那么温暖而又……那么陌生?我想我是向往那种生活的,即便每个人的命运都是那么崎岖不平,可他们都拥有过幸福,拥有过爱,这就够了。

或许在死神面前,我们永远只若一只蚂蚁般,永远都只是一击就垮,但也都是幸运的,因为人毕竟经历的高洁,纯净,完成了自己对心灵的冶炼过程。于是我不得不迫使自己停下阅读,独自享受现在所有的感觉。人的心决不单单是解剖图上画的那颗有着什么左心房,右心室的心脏,而人应该那样的大写的“人”,拥有感情的“人”。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

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手上沉甸甸的,合上这本书时淡淡悲伤和压抑久久荡在心头。霍达这位伟大的女作家用她淡淡的清新的笔触向人们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约六十年间的兴衰一家三代人的爱恨情仇、荣辱兴衰,玉与月向世人展现一幕幕哀伤的爱情悲剧。

质朴无华的葬礼让我认识了穆斯林,从未了解过的宗教与信仰也在这本书中缓缓展开在我的眼前,宗教的传统,政治的交锋,爱恨的交织。

故事的开端从一个虔诚的穆斯林老人带着年幼的韩子奇引出,墓地里楚雁潮缓缓的琴声与天上的新月相交辉映着让这命运的舞台缓缓落幕,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在场终结了,而当我静静回首书中的一幕幕,‘玉王’韩子奇艰辛的创业,对玉的执着,对感情的无奈,直至死前含泪而终。

有着不同观念的姐妹,迂腐梁君璧为信仰毁掉了儿女的婚姻和爱情,带着新观念大胆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梁冰玉是新一代青年的象征,却漂泊他乡;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老姑妈终究守候着一家人直至病死;韩天星和陈淑彦这对被命运硬拼成的夫妻带着悲伤活着;而那个十九岁的花季聪颖美丽的少女韩新月却因先天性心脏病早早凋谢了生命之花,那一轮新月之下,楚雁潮缓缓的拉着提亲……

在文章的最后:‘梁冰玉轻轻地走过去,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女儿。和那个人一样。暮色悄悄的降临,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目温馨的清香。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淡淡的,朦胧的,若有如无。’留于我心底的是对未来的一个憧憬,一个新的希望,期待着幸福与美好的明天,正如文中那个热爱生活的早逝少女。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

《穆斯林的葬礼》,这篇关于玉的长河的文章,令我爱不释手,喜爱不已。

这篇文章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视玉如命,一生都在为玉献身的 人 —— 回回族的玉器行家梁亦清。

梁玉清是个爱玉如命的人。如果他不爱玉,那么他将不会一生劳于做玉,一生沉迷于水凳之中。如果他不爱玉,他也不会对玉那么熟悉,并且能依形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玉器,令人真假不分。如果他不爱玉,他也不会因为三保太监郑和手臂一断,就一口鲜血飞溅出来,驾鹤西去。

梁亦清是个执着的人。他用三年的时间去完成一个大件,《郑和航海图》。他在这三年不辞辛苦,认真雕刻那羊脂玉。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艰难:生活费不足,差点吃不上饭……这些他都一一挺过,并还执着的继续雕刻。

梁亦清是个爱自己民族的人。如果他不爱族,他也就不会接受蒲绶昌的任务,雕刻回回族人,三宝太监郑和的航海图。他若不爱族,他也就不会因为易卜拉欣——韩子齐打碎一个玉杯还无动于衷。

梁亦清是个勤劳的人,因为这样,所以他才会,一生制造,雕刻许许多多的作品把玉器梁发扬光大。

梁亦清是一个不爱财的人。只有这样梁亦清才不会因为韩子齐失手打碎一个玉杯,而生气,降罪于他。也只有这样他才不会因为蒲绶昌给做玉船的订钱少而和他讨价还价。

梁亦清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他不会因为想挣钱,就对蒲绶昌背信弃义,自己与亨利·沙特,做买卖。失信于蒲绶昌,不给他做玉船,自己创业。

梁亦清是一个老实的人。如果他不老实,他就会听从韩子齐的计划。让他,和他自己创业弘扬梁家,让齐珍斋,玉器梁变成响当当的地方和人物。如果他不老实,他就会偷偷的去和亨利·沙特说玉船是他做的,并且要与他长期合作,给他制作玉件,并且狠狠加价。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

月,皎白明亮,纯洁明净。玉,光滑圆润,令人富贵。一对恋人的生死之恋……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由回族女作家霍达写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庭近六十年三代人的命运两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爱情。

第一个爱情是韩子奇和梁冰玉的生死之恋。

韩子奇因为国家局面动荡,内忧外患,随着沙蒙?亨特远走他乡,来到英国避难。没想到梁冰玉也跟着来了,在英国,却仍动荡不安,从此他们演绎了一场生死之恋。

第二个爱情是楚燕潮和韩新月之间那超越生死、超越世间世俗的爱。

楚燕潮是韩新月的老师。韩新月是楚燕潮班上最出色的学生。韩新月因为偶尔一次晕倒被发现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几次住院,楚燕潮都去看望她,从而,良好的师生之情渐渐变为了淡淡的爱情。在最后一次住院时,新月在弥留之际也要等到他的到来,但最终,她没能等到她的恋人,就先去了。而楚燕潮,他也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他对新月那永远也不便的爱。在他即将告别新月,把最后一块砖放好的那一刻,他的心碎了,我的心也碎了。恋人的爱是纯真的,恋人的心是脆弱的,恋人的情是永远不会变的,恋人的……

楚燕潮和韩新月的悲凉挚爱,何尝不似《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呢?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何况这只是一人之爱!这种爱,在我们看来似乎不值得,但对他们来说,却意义深重。

或许,我们并不需要只对恋人有爱,对社会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是真正需要爱的人。或许,我们也 ……此处隐藏3228个字……让我想起我第一次读文学小说。

《穆斯林的葬礼》打破了我读不下去长篇小说这种自我否定,也发现小说中涉及历史知识,确认它能丰富学习。尤其里面的人物情感,那些似曾相识的人物带给你的精神力量。书中的“新月”,她真的是凭借自己的实力上的燕京大学,而且入学后成绩很好,英文翻译水平更是得到她班主任老师的极大认可。这一点,在今后的学习上给我带来了我很大的目标与动力。

当想到她与病魔的抗争勇气,也许就想到了那盆唯一来源的巴西木,亦或是身边同学朋友家人的鼓励与陪伴。这与我的生活经历,以及是人生故事也是极为相似的。到如今,我走进大学生活,更加体验到新月对大学生活学习的憧憬热忱。她热爱老师的翻译事业、热爱她所学的专业,这种感觉也在我心中微妙的存在。可以说从书中提前隐约地看到了属于我的那条人生之路,在走的道路上更加提升自我,自我完善。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不同的——这是我人生意义上第一次接触长篇读物,因为我之前的阅读只局限在作文和散文等。最大的一点,它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好书,书中不同人物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以及穿插其中的历史背景,瓷器常识,宗教文化等。在打开你视野之外,也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你自己。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2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

很深的一段情,读完之后 ,心里沉甸甸的。

《穆斯林的葬礼》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的感觉;民国的故事,不经回想起老北京那些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和文化;北大燕园的美丽景象,不仅人人憧憬大学的美好时光;避难伦敦,让人想起世界的战争,然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主人公新月的命运和她与楚老师之间的爱情。

新月是父亲眼里的掌上明珠,是哥哥心目中的月亮,她是那么的善良,面对母亲的冷如冰霜,她除了怀疑自己的身世外就剩下包容理解和毫无保留的爱着这个母亲;她是那么的自信,追求自己的梦想,报考学校时第一志愿填报北京大学,而且不填第二志愿;她是那么的坚强执着,从骨子里爱着英语,即使病魔缠身,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翻译事业,当爱情来临时,她的生命已经一点一点的走向终点,她坚守着那纯净美好没有一丝一毫杂质的爱情。

雁归有时,潮来有汛,唯独明月不在升起,她走了,谁也留不下,穆斯林的葬礼庄重而简单,新月与楚雁潮的心是连在一切,即使生死也无法将他们分开,好多年后,新月的墓前,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新月走了,但她却永远活在每个人心中。他让我们明白一个真实的道理,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枪杀,但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东西的美好。

美的从来都是悲的,那种无法让人忘怀的美。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3

有段时间不读这类的作品,我通常喜欢把文字分类。轻松的、沉重的、激励的、消沉的……这本书是被我化为沉重的一类,我不大触摸这一类,心情难以平静。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友人推荐我看这本书。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拖到今天。当翻开这本书,读过第一章,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伏案苦读了三天,今天早上终于泪眼婆娑的结束了这部作品。但是一直到下午我仍回旋在故事当中,感受着一个个主人公的生与死,爱与恨。

回族女作家霍达用玉和月两条鲜明的主线,以独特的结构阐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代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以及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下的爱情悲剧。当看到书的题目时,我认定这是个悲剧,葬礼,从字面意思看,肯定有主人公死了。看完才明白,书中的葬礼不仅仅是生命的结束,还埋葬了汉人与回回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下的爱情。爱情在那个年代,穿不过伦理、世俗和信仰的鸿沟,悲剧一个接一个的产生。无论你爱的多么执着,那么激烈。我不禁为美丽而聪颖的新月和才华横溢的楚老师惋惜,也为玉儿和韩子奇感到悲哀。

作者的笔法也令人佩服,该书以玉和月为主线,自然也少不了对他们的描述。玉给人以纯洁、灵气的感觉,月给人以恬静、幽美,但是玉是易碎的,月是悠远的。故成就了如此让人回味、清美忧伤的作品。

记得上学的时候写读后感通常是把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拿出来评论一大段。我不知道真正的读后感是不是该那样,那时是为了完成任务凑齐字数。如今不会去在意那些,真正对穆斯林的葬礼有兴趣的人会亲自去领会其中的意境的。何须咀嚼别人品尝过的呢?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4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合上封面,指尖划过封面上“穆斯林的葬礼”五个字,眼睛仍是湿润的,心中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怎样的一本奇书啊,回族女作家霍达用独特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洋洋洒洒五十万字,把近代中国穆斯林的艰辛历程以及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激烈碰撞和相互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独特的叙事结构和精彩的情节竟驱使我在在一天之内看完了这本鸿篇巨制,掩卷之余,顿觉荡气回肠,唏嘘嗟叹。

玉和月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两条线,代表过去的梁冰玉与代表现在的韩新月分别作为两个独立又交织的故事的主人公,尾章中两线合一,曲终文罢。这样富有创造力的双线叙事结构和两个悲剧故事,两个相似却又不同的女人的命运天衣无缝的契合在一起,可见作者讲故事的能力绝不亚于故事本身的精彩。

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曾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但悲壮滑稽,却都是十景病的仇敌,因为都有破坏性,虽然所破坏的方面各不同。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

用了17个小时读完了初中一直想读却一直没有去读的书,看完之后,说实话,这本书里的角色我并不喜欢,但是书里人物的情感却是真实打动我的。结局是玉碎月落,注定了这本书就是以悲剧收场。韩子奇与梁君璧、梁冰玉两姐妹之间的感情纠葛,若韩子奇能顺从自己内心,勇敢果断地为爱远走他方,也许后代会是另外一个结局,可是这样一来却是违背了做人的道德,还有他应承担的家庭责任,也许爱的代价太大,注定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也许是韩子奇爱的不如冰玉深沉,而选择了向现实妥协,却造就了家庭情感的更加支离破碎。另外就是韩新月与楚雁潮的感情,这也许是这本书里面最美好的爱情,它冲破了教条主义,打破了回汉不能相恋的传统,可是现实却很残酷地夺走了新月的性命,她是不幸的,从小没有享受过母爱,不到二十岁却患病而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时她又是幸运的,在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了懂她爱他的楚雁潮,他们的感情是壮烈而美好的,“雁归有时,潮来有汛,唯独明月不再升起.....”真的是太悲情了。最后就是天星与陈淑彦的感情,这两个人可能就是书中唯一的好结局了,并不是因为爱情而结合,只是因为合适而结婚,但是两人能相互扶持,平淡地度日,虽然缺少一点浪漫主义的色彩,但可能对于现实来说,这样的感情更长久,能有更好的结局。

《【推荐】《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