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自然作文锦集十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然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作文 篇1无论何时,看见野地里、栏杆上、矮墙边那泼泼洒洒茎叶密生的绿萝,我的心里总会荡漾起一阵波澜。微风拂过,绿萝枝叶婆娑,那随风起舞的声音,似乎交织成一句话:顺应自然是一种美!
又是一个红柳吐芽之际,趁着明媚的春光,我散步到公园。一幕明丽的景色跳入我的眼帘:泥土铺成的小道边,成片的绿萝向着春风伸展,那桃心型的叶掌似乎在向我招手致意……
我雀跃地走近,绿色把眼睛塞得满满的。心中禁不住地欢喜,便挑了一株嫩绿的,拔回家栽到一只透明的花瓶里。我把花瓶摆放在书桌前的窗台上,让它给我的房间增添几分生机。
以后的日子里,我坚持每天殷勤地给它换水,它也不负我的期盼。藤蔓越伸越长,攀到了纱窗上;薄薄的叶片逐渐长得厚起来,颜色也更绿了,看上去油亮亮的,像着上了一层油彩;那浸没在清水中的根须也舒展开来,一直伸到了瓶底。
每次写作业累了,目光落在它身上,我的心便顺着藤,向着远方蔓延开去,直到春风熏醉了我的全身。
可惜好景不长。一日我在写作业时思绪凝滞,弃笔望远,扫见那株绿萝,不由得一惊:它的藤蔓微微缩皱,无力地垂落到窗台上;叶片,蜷曲着,失去了往日油亮的光泽,像是生病了,显得没精打采的。是不是该换水了?我急忙冲到水池边,换了一瓶清水。只能过一夜看看了。夜已深了,我躺在床上,牵挂着我的绿萝,久久难眠。
第二天惊醒,我急忙趴到窗台上观察。怎料它毫无好转,反而叶片发黄。怎么回事?我咋咋呼呼地推开房门,惊醒了还在熟睡的妈妈:“妈妈,看看这绿萝怎么了?”妈妈仔细打量了它,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顺应自然是一种美。”
顺应自然是一种美?妈妈高深的'话语,让我疑惑不解。
我重新仔细观察它:它的每一茎藤蔓都一律伸向窗外的方向,每一片叶子也都扭头望向窗外。刹那间我明白了,它是想到自然界生长呢!我捧着心爱的绿萝,急忙冲向公园。到了公园,我将它重新栽入到那块长满绿萝的地里,让它和朋友们团聚。怀揣着不舍的心情,我把它看了又看,慢慢地转身离开了。
几周后,我又来公园看它。它的变化真大!我用喜悦的目光重新打量它:它的藤蔓恣意地延伸,已经爬上了公园的铁栏杆,叶片密密地排列着,苍翠欲滴,闪烁着光泽,好像每一片叶子上都有鲜活的生命在颤动。一阵风拂过,叶片随风摆动,像似在为我起舞……
草木本有心,它们比我们更加热爱美丽的大自然,热爱这个世界,只要我们俯下身去,用心聆听它们的话语,我们一定会了解它们的心声的,它们也一定会把最好的自己展示给我们看。绿萝自那以后,我的窗台上便只剩那个空空的花瓶,但我不后悔,因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顺应自然是一种美!
自然作文 篇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感知自然,无关远近
湖南省地质中学 刘超衡
天光云影,草长莺飞,是自然对人类的赐予;纲目属种,迁徙演化,是人类对自然的赋予。人类是自然之子,依附自然,必以感知自然为先,顾城的诗句“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人对自然天然的亲近。然而无论以什么途径去感知自然,无关远近,关键取决于你的心。
(评论: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赋予了人类而不是人类赋予了自然。自然赋予了人类,也赋予了人类感知自然,认识自然,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本领并且通过自然得以发展和提高。人类与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缘关系,人不能脱离自然,但可以感知自然,这是坚持了可知论的观点,但是人类要真的感知自然和认识自然还要不断地努力,从现象到本质,以及自然规律的把握。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感知自然的阶段就能解决的问题。从空间关系上和时间顺序上来说,对自然的感知和把握都具有无限的意义。归根结底不是取决于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感知自然与远近有关系,与主客观条件都有关系。不能说“取决你的心”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现在的人们已经习惯接受唯心主义的观点了,主要是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和教师。)
大自然光怪陆离具体可感,感知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近自然,自然之近,近在目之能及,指之能触,鼻之能嗅。中国农历月份的诗意别称,都是以花之名,感知自然之景,察岁月之变迁。自古以来,描写自然之景的诗句也不胜枚举: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精微;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恬淡;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绚丽;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之清冷,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惊喜;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无不给我们带来自然之美的享受。新时代的人们,也不乏亲近自然。朝发夕至,快速便利,世界各地都留下中国人的足迹,旅行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投入到自然的怀抱,洗去压力与烦扰。 (评论:通过例句古人感知自然的诗句来说明亲近自然是感知自然的最佳途径,很有说服力,古人通过眼耳鼻舌身五官直接感知自然认识,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感知的,而且是情景交融的,藏情于景,借景生情的,不单纯是对自然景物的片面感知,还有人生的感悟在其中,联想到现代人感知自然的方式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还要直接亲身去感知自然,而且可以走的更远更快更省时。给人以一种古今的强烈对比的感觉,即给人以时空在收缩变短的感觉。但是对于感知的未知领域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具有无限的。末尾一句,写到了旅行,也是一种投入自然怀抱的方式,原来是为了洗去生活的压力与烦恼,就显得格调不高雅,境界就明显低于前面例举的几位古人。)
然而自然不只是光影之于人眼的存在,自然也有神秘莫测的一面,深奥无比,显得又似近又远,远得有无穷的未知。徐霞客闻奇必探,见险必截,必穷其奥而后止,穷其半生,著《徐霞客游记》,对地貌地质水文植被都做了系统的`考察,既是一部山水游记,更是一部极富科学研究价值的地理巨著;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考古证今,穷究物理,探寻自然百草之药理;达尔文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 ……此处隐藏2948个字……自然的天堂。
自然作文 篇7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神奇的秘密,就象天上的星星一样多。今天,我就给你说说我发现的一个神奇的`秘密吧!
一个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坐在院子里,无趣地抬起头仰望着蔚蓝的天空。这时,我看见一个猫走过来,便想捉弄一下这只猫。我跑过去,那只猫见我过来了,也飞快地跑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把它追到了死胡同里,想:哈哈,这下被我逮到了吗!我本以为马上就能捉到它了,但不料,那只猫一下子就跳上了高高的墙上,那墙上还有许多玻璃片,那是为了防止小偷从墙外爬进来时用的。我目瞪口呆地望着跳上墙的那只猫,惊奇地想:这墙上有这么多玻璃片,我轻轻地碰一下都很痛,而小猫竟然可以在这上面走路,而且还毫发无伤。这是为什么呢?
我带着一个大的问号去问“百科全书”爸爸,爸爸说:“既然你这么想知道,那就自己试着解答一下吧!”这来到我的“学习朋友”电脑旁,把问题打在上现,一看资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猫的骨头不象我们人类的骨头很硬,而是软的,即使从墙上摔下来也不会受到伤害。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秘密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自然作文 篇8人是文化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产物。所谓文化,即是自然的人化,脱离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和文化的产生。然而在人类及人类文化产生以后,人和自然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时至今天,随着信息化技术等的迅猛发展,这一趋势更在加剧,以至众多人们只能通过电视、互联网去感知自然,从中了解全球的天气变化,知悉生物的纲目属种。然而,人们通过现代科技所感知到的',其实只是有关自然的一些知识,并非自然本身。因为,你可以从天气预报得知本地有雨,那雨点却砸不到你的身上;你可以从网上看到一朵鲜花开放的过程,那花香却飘不进你的鼻孔。
然而许多人却满足于借助现代科技感知自然,甚至误以为自己所感知到的就是自然本身。两千多年前的哲人,曾将自然视为宇宙万物运行和个人立身行事的最高法则,诚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今天的人们则普遍视自然为身外之物,对天光云影、鸟语花香多无动于衷,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排除了自然的一席之地。其结果,人们的感官钝化了,缺少了自然的浸润,心态日益浮躁,人性日益偏枯,在一定程度上,人正在变成“机器人”。
出现这种局面,和工业时代以来人们对自然的不正确认识有关。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被打破,自然主要成为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人对自然的认知和利用日益朝着功利化的途径发展。除了少数的文人雅士和艺术爱好者,人们已无暇静观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落。自然带给人的审美愉悦和对人性情的陶冶,逐渐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占主流的儒家文化对自然不够亲近,也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基因。孔子曾教导他的孩子伯鱼多读《诗经》,因为可以从中“多识草木鸟兽之名”,而不是让伯鱼更多地走出家门,从大自然中去接触这些草木鸟兽。西汉的董仲舒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代表,他为了专心读书力求上进,曾蛰居楼上,三年不窥园,从中体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极端重视和对自然风物的无知拒绝。儒家这种重视书本间接知识而相对忽略通过实践获取真知的思想,无疑对许多国人长期怠慢了自然要负一定责任。
与之相对,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追求诗意的栖居,对今天远离自然的大众而言,无疑是一剂纠偏的良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人,尤其是那些困居钢铁丛林的城市人,实在有必要摆脱对现代科技过度的依赖这一“文明的偏至”,有意识地回归自然,回到人的本初,以达成人性的全面发展。
自然作文 篇9一只鸟儿冲上云霄,随着它一起飞上天际的是我与父亲的心。
《父亲,树林和鸟》一文所写的大自然美丽纯洁,令人无限向往。
树林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树林有着丰富的色彩,那么宁静、那么动人。树林中,鸟儿在“啾啾”鸣唱,那些绿叶盘旋在头顶,脚下踩着的是有青草气息的松软的泥土。树林是这么的美丽和惬意,怪不得父亲会喜欢。
读着《父亲、树林和鸟》,我的心中萌发了许多的想法,那位父亲显然年纪已经不小了,但令人感动的是他仍然怀着一颗对大自然无限向往的纯真的.心。只是他对树林少了一丝孩子的天真和好奇,多了一丝成人的仔细和稳重。
那位父亲爱大自然,也爱自己的孩子。他把自己对树、对鸟的了解告诉孩子,时时刻刻在教孩子认识大自然,也教孩子如何去爱大自然。
或许全天下的父亲都有一种独特的爱孩子的方式,在孩子的面前,父亲是那么的智慧,令孩子心生敬佩。生活中,我的父亲亦是如此。
“爸爸,那是什么树呀?”
“那棵是梧桐树。你瞧,它的树皮很光滑,叶子很大像个大手掌一样,风吹的时候‘哗哗’地欢笑着,它很快乐。”父亲把梧桐树形容得像个活泼的孩子。
“那棵又是什么树呢?”我指着不远处的一棵叶子尖尖的树问父亲。
“哦,那是棵松针树,四季常青,你闻,它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呢!”父亲的话让我很用力地吸了两口气,真的,那棵树有一点淡淡的清香,好神奇!
这是我的父亲与我最平常的对话。
父亲对植物有五六分了解,故而时常能给我讲解关于不同植物的知识,我受益匪浅。
“大自然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爱护它呢。”父亲总是这样语重心长地说。
无论是文中的父亲,还是我的父亲,他们都深爱着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相处,享受大自然带来的舒适与快乐。
我想,真正爱大自然的人,心属自然。
自然作文 篇10春,明媚的春,温和的春,又回来了,又来到了我的身边。你总是温柔地飘舞在山间,是那么亲近,亲切。总让人不能忘怀那令人陶醉的梦。我,行走于林荫树林间,寻找那妩媚的春景。
我涉足于深山巨谷之中。顺着山势,逆流而上,一丝丝带着诗情暖意的风,轻轻吹拂过我的脸颊,总让人怀念。不难让人想象的绿总环绕在你身旁。绿,让人耳目一新,百看不厌,它代表了生命的颜色,大自然的颜色。久违的'绿,经过一冬,又回复了它的清新与明亮。知了停伏在树林问,跟我捉起迷藏。嘴里唱着《春天的故事》,心里想着夏季的欢愉。不乏的是鸟儿的和音,让人百听不厌。
我,时而穿梭在林中,时而又攀爬,站立于岩石上。心中唯一的信念是——不断向上!脚下踏着的是春土,这些土都蕴酿着春的意味,变得滋润,有活力。山谷中流淌下一丝清泉。一直往下流,流入我的心田,滋润我心窝。如喝了窖藏多年的老酒,让我略带醉意。我展望远景,仿佛天地都在我胸前。我仿佛是那座山,是掌管着山林青郁的山神。想起总略感自豪。水往下流,山往上长,而我如山,不断朝上进发。近乎九十度的山坡未能使我滑下深谷;狡猾的老树未能把我绊倒。尽管膝盖被撞伤;手被划破;山越高,就越难呼吸;汗如水一般往下淌,可那都是为了抗争的牺牲。抗争自我,抗争自然。眼睛总盯着山顶,目标就在那儿,山最高的那端!人家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今日我穿行于间,吸收的是天地的灵气与日月的精华!
泉水叮咚流入生活,大山广阔记在心中,此是春行之乐也!